曾經,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一度被唱衰,但如今,局面正悄然發生改變。隨著廣汽、東風日產N7等純電新車的推出,市場對合資車企的關注度逐漸回升,那些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理性思考后,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些新車。

面對汽車市場的巨大變革,合資車企深知,僅靠當下的改變還遠遠不夠。若想憑借過硬的產品再次掀起市場熱潮,不僅需要時間沉淀,更需以謙遜的姿態,持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今年上半年,當生存成為首要難題,廣汽等合資車企選擇背水一戰,采用中國品牌擅長的策略,贏得了市場的認可。然而,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初戰告捷能否讓合資車企吃下“定心丸”,仍是個未知數。
在漫長的市場變遷中,廣汽豐田始終秉持著自己的價值觀。對于這家企業而言,尊重用戶的選擇,并在不改變用戶習慣、不犧牲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完成產品升級,遠比試圖教育用戶、改變消費觀念更為重要。
過去20多年,合資公司因體系復雜、決策權分散等原因,在思維創新上往往存在滯后性,“謹慎行事”成了合資車企的普遍標簽。隨著中國車市在能源革命和消費變遷的浪潮中不斷演進,新興車企逐漸掌握話語權,對傳統規則進行整改,合資車企被貼上“固執”的標簽,也在情理之中。在這段時間里,廣汽豐田也和其他合資企業一樣,感受到了市場驟變帶來的寒意。
不過,當“智能電混雙擎”概念提出,并以鉑智系列產品為起點,將豐田對電動化轉型的理解落地中國后,新的變化開始顯現。兩年來,從市場反饋中,廣汽豐田深刻認識到中國用戶對電動車的需求具有獨特性。今年,他們推出了鉑智3X這款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全新純電SUV。但廣汽豐田明白,要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不能只聚焦于某一個點。
如今,廣汽豐田堅決將旗下四款明星車型同時納入煥新計劃,開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產品更新。這并非表明合資品牌對燃油車時代仍抱有幻想,相反,廣汽豐田希望在轉型中找到真正契合中國車市特色的解決方案。截至上月,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燃油車市場滲透率仍在50%左右,這意味著廣汽豐田此時四箭齊發,通過技術迭代縮小油電產品之間的差距,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此次煥新,主打“技術平權”。以10萬級SUV中期改款的為例,入門版就配備了TSS 3.0豐田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擁有9代產品革新史的凱美瑞,緊跟中國品牌步伐,不斷加入中國元素,從智能座艙功能優化到入門版本配置升級;主打家用的賽那,在煥新階段全面引入豪華皮質內飾,還將“頭等艙航空座椅+E-FOUR電子四驅”兩大配置整合在一個版本中;銷量穩定的2026款漢蘭達,同步標配了內置高通驍龍SA8155P車規級芯片的全新15.6英寸智能車載娛樂系統等此前未廣泛應用的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