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5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舉行,主題為“以智能·見未來”。本次大會由網易公司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數字經濟局)、杭州市商務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指導。

本屆大會將作為“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的組成部分之一,聚焦人工智能各領域的發展,探索未來趨勢。大會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等三大院士領銜,匯聚具身智能領域泰斗、頂尖AI創業先鋒、知名投資人及產業翹楚。與會嘉賓將共同探討大模型、具身智能、AI Agent等前沿技術突破與商業落地,在思想碰撞中捕捉全新的時代機遇。
在大會中,豐元資本創始合伙人李強先生發表了題目為《硅谷AI創業者在追什么?如何在AI時代活出獨特版本的自己?》主題演講。

李強以硅谷知名公司Replit為例,這家目前估值高達30億美金、連谷歌CEO都使用的編程平臺,在初期卻是一個極其小眾的項目。“我們投資它是在ChatGPT 3.5發布之前,它并不是所謂的AI公司,只是一個online IDE,做的事特別窄、特別小,幫助年輕人寫程序。”Replit 的爆發得益于兩大機遇:一是疫情推動學生線上編程協作需求激增,二是 Web3.0浪潮帶來用戶增長。而真正讓其 “破圈” 的關鍵,是 ChatGPT3.5推出后,團隊快速借重大模型技術,短短兩年間,其收入從100萬美金飆升至1.5億美金,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他表示,當下硅谷創業存在顯著矛盾:一方面,門檻極低,以頂級孵化器 Y Combinator 為例,每期上萬個申請者中,即便有高中未畢業者也能入選;另一方面,成功率極低,許多團隊耗費精力研發的應用或技術,往往因大模型更新迭代而被快速碾壓,難抵技術沖擊。
經過多年探索,李強總結出硅谷成功企業的共性:多數在早期不被看好、并非熱門賽道。他強調,在硅谷做早期投資,核心邏輯是 “不隨大流”,創業亦如此 —— 避開擁擠賽道,深耕窄域需求,待機遇來臨時再借勢突破,往往能實現爆發式增長。不過他也提醒,這類邏輯更適配硅谷生態,不一定適合國內。
以下是李強先生演講實錄:
李強:大家好,剛才我一直聽著各位嘉賓的講演,非常好,在國內人工智能這方面的創業、創新非常好,特別是在具身智能方面,世界領先,我現在不重復剛才朋友們講的,想從硅谷的角度看一看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在硅谷創始人、科技人員在做什么。第二,在硅谷什么樣的人容易成功?最后,國內企業家,在出海這方面如何能更快地適應國際的發展。
什么樣的企業今天容易成功?硅谷的創業者在追逐什么樣的方向?13年來我們投了近300多家公司,有20個成了獨角獸,這里邊拿出幾個做一個例子。其中一個現在非常著名的左下角的replit,這是硅谷非常著名的variable coding company,國內也有報道,谷歌CEO也用它做編程,這是一家有意思的企業。這家企業目前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金,為何這家企業在AI時代成了這么火熱的明星?實際剛開始我們投的時候是在ChatGPT3.5出來之前投的地它并不是所謂的AI公司,而是online IDE,他做的事特別窄,特別小,幫助年輕人寫程序。
如果你寫程序,在計算機上需要配置一個環境(environment),叫IDE,可以用開源專家做,你必須是專家,或是花錢買微軟等工具,他給的就是高中生,或是業余人不想花錢,在線上可以協作,這是一家很窄的教育公司。趕上兩件事,第一是疫情,學生在家里進行編程協作,必須在線上,第二是趕上了Web3.0,用戶就上來了。
ChatGPT3.5一出來,他借用大模型,一下就成了Web coding company,過去兩年收入從100萬美金變成1.5億美金,就起來了。
為什么這樣的企業容易成功?在今天,在硅谷,創業有很多焦慮,雖然創新創業的門檻很低,最近我們看了一期Y combinator的創始人,每期有上萬個申請人。
后來我們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發現什么樣的企業容易成功?包括我們現在投的企業,投時不是特別熱門,大家不是很看好,我們投的時候800萬美元估值,上市的時候是130伊美雅U年,絕大部分企業,我說的適合硅谷,不一定適合國內,我們投的企業那些成功的企業在我們投時絕大部分是不被看好的企業,在硅谷做早期投資,concept of controller,不可隨大流,創業亦如此,這家公司也是這樣,這是一個小眾的事,但它將一件事做精做細了。
為何自己做了一個模型,與大模型沒法比,但有這么多用戶?因為它不僅可以生成一個軟件,還可以部署(deploy),為什么谷歌CEO劈柴可以在上面做程序,他沒什么計算機編程的背景,他是金屬物理學背景,他做了谷歌CEO,不會編程,印度人在硅谷就是能說會道,當CEO很快,他就可以用,因為很好用,你生成一個麻將,或是打牌,你生成一個程序和軟件之后可以一鍵,不用自己再找亞馬遜和硅谷找網站,就在他平臺上做,就這么方便。一個4歲的小孩可以編游戲,然后就可以deploy,他的朋友就可以玩,用英文說是在硅谷目前創業要想做成就要Go Narrow,GO deep,Go always the flow。
Go Narrow就是做得很窄,大家都不看好的事,很小的事往里做,做好做深大家愿意用,最后做到流程當中去,這樣它離不開你然后你就變成了平臺。